PlaystationVR已經正式發售了,VR游戲市場也正式迎來了沖擊,那么這里跟大家科普一下主機市場的一些商業秘密吧。
主機模式的商業秘密
現行的游戲主機商業模式由任天堂所創造,所有游戲機戰爭的重要參與者和最終獲勝者都不例外。
包括任天堂、世嘉、NEC、索尼、微軟,甚至廣義上的游戲主機Steam。
根據《旗艦評論》的總結,這種商業模式分為四大部分。
1:游戲專用硬件銷售作為核心。這些硬件縱然添加再多功能,其核心用途,和用戶的購買理由是且只是玩游戲。
2:硬件廠商控制游戲主機上的游戲質量,在主機上發售中、高質量的游戲,并協助進行宣傳與銷售。
3:硬件廠商從出售的每一款游戲中收取高昂的授權金,以獲取自身的利潤。
4:每個硬件廠商事實上以親自開發、第一方投資或官方推薦的形式支持該游戲主機上的游戲開發業務。
這套體系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降低游戲投資者的預期風險。
Steam拿出自家對戰游戲的可付費道具去支持獨立游戲,是如今Steam成為獨立游戲大本營的根本因素之一。
而索尼和微軟支付獨占金和購買第一方并不只是為了打垮對手,更是為了提高整個主機平臺的吸引力。
具體要達成這一目標,有各種各樣的具體商業手段可以使用。
比如廉價銷售主機以吸引玩家、在展會上進行各種商業宣傳、親自投資和培養第一方開發商、給第三方支付巨額獨占費用等,但共同的特點是巨大的投入。
將HTC Vive與Steam放在一起來看,它們同樣適用于上述主機游戲商業模式,VR頭顯不過是新一代的游戲專用硬件罷了。
Valve在本周舉辦的Steam開發者活動日期間宣布:Steam上的Windows、Linux、Mac和VR游戲總數突破10000款。
其中,支持包括OpenVR在內的各種VR系統的游戲已有600款以上。在某種程度上,HTC Vive與Steam已經實現了主機生態在VR游戲上的復刻。
Oculus則想通過獨占金等手段創造另一個生態。
2015年的E3游戲展上,Oculus CEO Brenden Iribe宣布,得到自家工作室資金支持的20多款游戲將是Oculus獨占。
“實際情況是,我能看到部分人的不滿,但這并不意味著對VR產業不利,也不意味著碎片化或是錯誤的生態系統建設方法�!�
在上周的開發者大會上,扎克伯格宣布已經向游戲開發投資2.5億美元,未來還會投資2.5億美元打造更多的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