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VR視頻行業中,大型工作室能夠生存下來嗎?關于這個問題,可以來這里看看見解。

大型工作室的出現是一個例外,也只在短期內存在。
首先,這是由那些較為大型和綜合性的VR電影工作室自身的運營模式決定的。傳統的影視制作公司,真正在編(in house)的人員和運營成本都很少。
主要根據項目情況采取外包的方式(freelance)來進行。這也是目前包括廣告、電視和電影生產過程中最主流的運營方式。
在這些領域你很難找到一個全職養著包括編輯、攝影師、技術人員等全部崗位的公司。
但是,因為早期VR電影行業的混亂和特殊性,作為行業先鋒的大型綜合性的VR電影工作室,必須為所需全部崗位聘請在編的全職人員,相應就不得不維持一個較高的運營成本。
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(當技術能夠被更多的人掌握時,技術人才從稀缺逐漸變為大眾市場、
企業無需再為這些人員設置全職崗位——編者注)目前這類早期的大型綜合性VR電影工作室,因為運營成本太高,正在面臨一個嚴峻的沖擊。
然而沖擊還不止這一個。另一個嚴重打擊是,因為行業準入門檻的降低,這些工作室面對的是一大波新涌現的競爭對手。
現在拼的是誰能用更低的成本完成等質量的工作。
不幸的是,這些綜合性工作室的早期資金幾乎都花在品牌建設上了,對于目前的局面來說,除了打造出一塊名牌之外,在其他方面也沒有太大優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