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ace fist是一個號稱VR版的拳皇游戲,那么這個游戲到底做的如何呢?這里跟大家帶來簡單的評測。
格斗游戲最為吸引人的體驗,莫過于瞬時之內的判斷與博弈,街機廳里喧鬧的吆喝聲,也可能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。
VR平臺的出現給了格斗類型與眾不同的全新體驗,其出色的沉浸感不僅強化了臨場格斗的緊張度,拳拳到肉的打擊感更加能夠宣泄玩家的荷爾蒙。
前陣子在Steam平臺的熱銷榜中,發現一款名為《時空之拳(Space fist)》VR游戲,在格斗類VR內容缺失的現在,這款作品有著一定的啟蒙意義,也有一部分評測將其稱之為VR版的《拳皇》。
那么,這款作品真的有說的那么玄乎?我們不妨來一窺真相。

“傳統”但又“不傳統”的格斗系統
《Space fist》的格斗系統很有特色,說“不傳統”是因為它有別于我們熟知的FTG類型,而說到“傳統”,則是由于它與《Punch-Out!!(拳無虛發)》的體系有些相似,而這其實是一款1983年發售的游戲。

為了迎合VR獨特的沉浸體驗,《Space fist》開發商擯棄了常規的第三人稱視角,轉而選擇讓玩家“扮演”選取的角色,進而與對手臉貼臉競技。
這么做的好處顯而易見,第一人稱通常能做出更好的反饋:諸如擊打和防御時更為擬真的震動觸覺,以及貼近真實的距離掌握。

與偏向硬核的格斗游戲不同,為了讓輕度玩家能夠迅速進入狀態,《Space fist》在判定模型上進行了一些簡化,將攻擊引導集中在了頭部以及腰部等重要區域。
不過,它們也給了核心玩家深入研究的空間,出招和防御的實機,能量系統的合理運用需要長期的練習。

VR追蹤技術目前還未完全成熟,VR格斗游戲自然還做不到上天入地,開發者選取較為硬派和寫實的格斗方式的確能夠理解。
但老格斗迷還是能從游戲中找到很多熟悉的設定,其能量系統提供了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,“爆氣”與“必殺技”的出色體驗大大豐富了競技對戰的可玩性。
劇情驅動,融合不同元素的未來風格

盡管出色的操作體驗是格斗游戲最為重要的元素,但合乎邏輯的劇情驅動往往是它們晉升為優秀作品的踏腳石。
熟悉《拳皇》的玩家不難發現,系列98年以前的劇情還較為“現代”,并融合了一些日式的傳統神話,而故事在99年以后則急轉直下,全篇充滿了“Nest”組織的科技未來風格。
與這種“融合”的形式有些相似,《Space Fist》恰恰采取了VR這個話題作為故事賣點,講述了主角進入虛擬世界的一段冒險。
而特色之處在于,《Space Fist》的故事中不僅包括身披科技鎧甲的對手,也有東方風格的世外大師,其不突兀的融合確實別有一番風味。
畫面處理得當,暈眩感不強

不同于大部分VR作品走的卡通抽象風格,《Space Fist》的建模看起來比較寫實和精細。
而針對鏡頭的處理和幀率的優化,讓為人所詬病的暈眩問題很好的得到了解決。
至于更多的細節之處,也許圖片來得更有說服力…
以一款新IP作品的表現來說,盡管《Space Fist》還存在一些可以豐富的細節,但整體素質已經算得上是可圈可點。
核心VR設備目前還未全面普及,促使了很多線下體驗店的出現,這么一看確實有當年“街機廳”的韻味,把這款游戲比作VR版的《拳皇》,似乎也有那么一點合理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