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R頭顯現在還沒有賣到非常火爆的地步,但是PlaystationVR這個頭顯設備發售后能不能打破VR市場的寒冬呢?
我開始部分懷疑如果索尼PSVR仍然不能讓VR被主流消費市場接受的話,那么然后會怎么樣?
當然我的意思并不是指Vive/Rift是失敗的,但是你們需要撥開某些科技媒體和VR媒體刻意渲染的虛假泡沫。
清醒認識到VR根本沒有被主流市場所接受,盡管市場上已經有幾家消費級產品。
PSVR價格是比其他兩家設備低很多,但是它的質量也非常值得懷疑。
不少人在體驗過PSVR后表示頭暈,尤其是玩《生化危機7》體驗時。
所以我真的很擔心PSVR可能還是非常小眾的消費市場。
假設PSVR不會完全失敗,還是像Vive/Rift一樣溫水煮青蛙,那么VR行業該何去何從呢?
科技媒體總是習慣把任何一個新產品稱為“The Next Big Thing”。
但是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圈內討論的非常熱烈以外,其他消費群體很少有實際購買過任何一款VR產品的。
我身邊的同事沒有任何一個人自己花錢買過VR頭顯,普通人現在根本不會有一臺運行Vive/Rift所需要的高端PC。
而那些PS4玩家也很難再額外再花400美金買體驗未驗證,大多是體驗版而不是完整游戲的PSVR。
VR行業在尋找殺手級應用,它不應該是現在的形式,而是絕對讓用戶帶上頭顯尖叫。
盡管現在也有一些早期愛好者購買了VR頭顯,但是距離用戶每天日常使用還有很遠的距離。
VR似乎還需要一些新突破,比如擺脫頭顯的線纜、不依賴手柄的手勢追蹤、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產品價格。
盡管許多大公司布局VR戰略,并對VR的未來抱有信心。
但是很明顯的事實是:VR成為一種主流消費產品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。
如果不能進一步突破的話,很可能會和歷史上出現過的許多高科技產品一樣無疾而終。